《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厚道精神 逆行而上

 
来源:中华危重症医学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爆发后,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集结各种力量支援武汉抗击疫情,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北大医学系统的医护工作者们义不容辞的踊跃投身到抗击疫情的一线,农工党党员葛庆岗身在其中。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迅速组织了援鄂医疗队,由危重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诊科、耳鼻喉科、感染管理科等多个科室的6 名医生、1名感控专家和13 名护士组成。农工党党员、北医三院重症医学专家、危重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葛庆岗担任第一队的队长。临行前,北医三院党委书记金昌晓叮嘱大家做好自我保护:“我代表医院感谢大家能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是国家队,此次与兄弟医院共赴武汉意义重大……2003年,北医三院参与了抗击非典全过程。现在各方面条件比当年要好得多,相信党和政府,相信国家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盼望大家平安归来!”队长葛庆岗立下军令状,他鼓舞队员们:“第一点,咱们医务人员上抗疫前线,就跟战士上战场一样,是天经地义的;第二,大家一定要服从命令听指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三,咱们北医三院医疗队从来没有怂过,这次更不能怂;第四,我已经跟院领导立下了军令状,要一个不少的安全地把大伙儿带回来,这场战役大伙儿流过的泪、淌的汗都会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你们会感谢这种经历的。” 非典危机 锻炼成长 作为队长的葛庆岗面对新冠肺炎暴发,疫情严峻,但经验丰富。早在2003年的非典时期,葛庆岗就奋勇战斗在抗疫前线。那时,葛庆岗29 岁,入职重症医学科七年,是一名主治医师。“非典”疫情暴发后,科主任开会向大家传达了需要派医生到非典病房进行医疗援助,全科室的医生与护士一共四、五十人都报了名,葛庆岗亦在其中。葛庆岗回忆说,“当时也没有什么其他想法,比较单纯,就觉得自己是个医生,在疫情发生的时候,有责任、有义务去救治病人。”经过筛选,葛庆岗和科里的三名护士被派到了北医三院“非典”ICU病房,负责抢救危重病人。在病房里连续战斗了20 多天,每天都有8个多小时“泡”在汗水里,这种全负荷的工作难度和强度非常大。葛庆岗清晰地记得:“非典刚开始时,防护措施很简陋,物资很稀缺。当时感染防控的条件不好,医护人员更换隔离衣、防护服都只能在院子里。”这种身为医生济世救人的责任感,鼓舞支持着葛庆岗不惧危险、夜以继日的与“非典”疫情抗争。 面对疫情 主动请缨 17年后,葛庆岗已经成为危重病科主任医师,曾经战斗“非典”的经验,让他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十分警醒。早在2020年1月中旬,葛庆岗就开始关注新冠肺炎,他的第一反应是担心“非典”卷土重来。当时在北医三院机场院区负责ICU的葛庆岗,立刻下达了储存物资、打一场硬仗的命令,并且已经做好了奔赴抗疫前线的心理准备。1月25日,大年初一,葛庆岗在医院值班,突然接到了科党支部书记的电话,通知说要组织医疗队去武汉支援,葛庆岗立即报名,并向科主任阐明自己是最合适人选的几个原因:“第一,我干了二十多年的ICU,是个老兵,临床经验很丰富,同时我还是男同志;第二,我参加过很多大型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有丰富的应急处理经验;第三,我担任过医务处的副处长,现在还担任科室副主任,行政管理经验、组织能力、沟通协商能力、团队管理能力都有;最主要的是,作为一名医生,意味着我们的使命和职责,决定了我们要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在百姓需要的时候,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到抗疫一线去。”与17年前相比,葛庆岗的临床经验更加丰富,同时也深知新冠病毒的危险性,已成家立业的他,心中多了对妻子及两个年幼儿子的牵挂。然而,葛庆岗心中那份医生济世救人的责任感不仅丝毫未减,心中又多了一份身为管理者的担当。 责任担当 尽职尽责 在告别家人后,葛庆岗回到医院,全身心投入到了抗疫的准备中。 在抗击“非典”时期,葛庆岗还只是听人指挥的主治医师,当时北医三院的非典病房由三位领导管理,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任孙永昌、老年内科的主任张福春以及麻醉科副主任王军。在非典时期,他们手把手教导葛庆岗等人如何搭建团队、如何分工管理、如何进行合作、如何制定预案、如何制订规章制度、如何梳理流程等。这让葛庆岗积累了抗疫管理工作的经验与见识。在武汉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的战役中,葛庆岗已经成长为了带领一支队伍的领导者,他在抗击“非典”时期积累下的丰富经验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他逐一熟悉每位队员,了解他们的特点。队员的物资准备情况,包括仪器设备、生活物资、药品、防护物资,都一个一个去检查。面对传染性极强的新型病毒,葛庆岗深知保护队内医护人员的健康极其重要。武汉一线的工作条件还不清楚,例如防护隔离的条件如何?物资是否充足?葛庆岗带领的队员中,30 岁以下的医护者占到了80%,年轻的医生临床经验还不是十分充足,他们心理和身体能否经受住这场生死考验?在身心的巨大压力下,他们业务水平能不能正常发挥?等等。作为队长要担心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葛庆岗每时每刻都不能掉以轻心。 2020年1月26日,国家援鄂医疗队的成员们,乘坐CA043 次航班从首都国际机场顺利抵达了武汉。刚到武汉时,葛庆岗带领的医疗队按要求进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病房。国家交给援鄂医疗队的任务是救治危重症患者,但是当时,医院没有足够的危重病房,需要把普通病房改成危重症传染病病房。于是,葛庆岗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6 家医院的国家医疗队负责人一起,参与到危重症传染病病房的改建工作中。从病房改造开始筹建,直至1月29日凌晨3 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医疗队的第一组队员进入病房,葛庆岗为了让队伍尽快投入有序的工作当中,已连续36 小时没有休息。2月1日,经过5 天摸索,葛庆岗带领队员将自制病例模板、病程模板、交班模板、临床路径、护理模板等隔离病房运行管理机制,提请国家医疗队讨论后,加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医院信息系统中,并在整个院区推广应用,有效保证了病房平稳有序运行。此外,葛庆岗还协助制订的《工作手册》,内容涵盖了病房制度、诊疗常规、操作规范、管理流程等,为新病区规范的同质化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厚道精神 历久弥新 在重症病房紧张的气氛中,不乏些许医患之间暖心的小事。葛庆岗在查房时,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出汗,护目镜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气。一位患者看到后,下意识抬起手想替他擦拭,但是手抬到半空中急忙收了回去,葛庆岗意识到这位患者是怕感染自己,于是他马上就握紧了患者的手,二人相视而笑。 经过3个月夜以继日地工作,葛庆岗带领的医疗队顺利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并和出发前所承诺的一样,把队员们安全地带回了家。此次在武汉一线抗击疫情的经历,葛庆岗有了比2003年“非典”时期更加深刻的感悟。回到北京的他,依旧保存着去往武汉航班的登机牌,他曾开玩笑说,“去的时候的登机牌最珍贵,代表了出发时的慷慨悲怆,这张登机牌也许是有去无回的。” 葛庆岗同其他所有逆行而上、支援武汉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一样,深知病毒的传染性与危险性,深知抗疫一线的工作难度与危险,但在国家的危难时期,面对重症垂危者对生命渴望的目光,治病救人的责任与担当,远远超过了对于自己生命安危的考虑。从医多年,葛庆岗愈加坚定自己作为医生的责任与使命,在他身上也感受到作为农工党党员的力量。 医学传承历久弥新,厚道精神不负使命。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温情满满的人文关怀,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农工党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学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爆发后,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集结各种力量支援武汉抗击疫情,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北大医学系统的医护工作者们义不容辞的踊跃投身到抗击疫情的一线,农工党党员葛庆岗身在其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迅速组织了援鄂医疗队,由危重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诊科、耳鼻喉科、感染管理科等多个科室的6 名医生、1名感控专家和13 名护士组成。农工党党员、北医三院重症医学专家、危重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葛庆岗担任第一队的队长。临行前,北医三院党委书记金昌晓叮嘱大家做好自我保护:“我代表医院感谢大家能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是国家队,此次与兄弟医院共赴武汉意义重大……2003年,北医三院参与了抗击非典全过程。现在各方面条件比当年要好得多,相信党和政府,相信国家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盼望大家平安归来!”队长葛庆岗立下军令状,他鼓舞队员们:“第一点,咱们医务人员上抗疫前线,就跟战士上战场一样,是天经地义的;第二,大家一定要服从命令听指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三,咱们北医三院医疗队从来没有怂过,这次更不能怂;第四,我已经跟院领导立下了军令状,要一个不少的安全地把大伙儿带回来,这场战役大伙儿流过的泪、淌的汗都会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你们会感谢这种经历的。”非典危机 锻炼成长作为队长的葛庆岗面对新冠肺炎暴发,疫情严峻,但经验丰富。早在2003年的非典时期,葛庆岗就奋勇战斗在抗疫前线。那时,葛庆岗29 岁,入职重症医学科七年,是一名主治医师。“非典”疫情暴发后,科主任开会向大家传达了需要派医生到非典病房进行医疗援助,全科室的医生与护士一共四、五十人都报了名,葛庆岗亦在其中。葛庆岗回忆说,“当时也没有什么其他想法,比较单纯,就觉得自己是个医生,在疫情发生的时候,有责任、有义务去救治病人。”经过筛选,葛庆岗和科里的三名护士被派到了北医三院“非典”ICU病房,负责抢救危重病人。在病房里连续战斗了20 多天,每天都有8个多小时“泡”在汗水里,这种全负荷的工作难度和强度非常大。葛庆岗清晰地记得:“非典刚开始时,防护措施很简陋,物资很稀缺。当时感染防控的条件不好,医护人员更换隔离衣、防护服都只能在院子里。”这种身为医生济世救人的责任感,鼓舞支持着葛庆岗不惧危险、夜以继日的与“非典”疫情抗争。面对疫情 主动请缨17年后,葛庆岗已经成为危重病科主任医师,曾经战斗“非典”的经验,让他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十分警醒。早在2020年1月中旬,葛庆岗就开始关注新冠肺炎,他的第一反应是担心“非典”卷土重来。当时在北医三院机场院区负责ICU的葛庆岗,立刻下达了储存物资、打一场硬仗的命令,并且已经做好了奔赴抗疫前线的心理准备。1月25日,大年初一,葛庆岗在医院值班,突然接到了科党支部书记的电话,通知说要组织医疗队去武汉支援,葛庆岗立即报名,并向科主任阐明自己是最合适人选的几个原因:“第一,我干了二十多年的ICU,是个老兵,临床经验很丰富,同时我还是男同志;第二,我参加过很多大型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有丰富的应急处理经验;第三,我担任过医务处的副处长,现在还担任科室副主任,行政管理经验、组织能力、沟通协商能力、团队管理能力都有;最主要的是,作为一名医生,意味着我们的使命和职责,决定了我们要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在百姓需要的时候,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到抗疫一线去。”与17年前相比,葛庆岗的临床经验更加丰富,同时也深知新冠病毒的危险性,已成家立业的他,心中多了对妻子及两个年幼儿子的牵挂。然而,葛庆岗心中那份医生济世救人的责任感不仅丝毫未减,心中又多了一份身为管理者的担当。责任担当 尽职尽责在告别家人后,葛庆岗回到医院,全身心投入到了抗疫的准备中。在抗击“非典”时期,葛庆岗还只是听人指挥的主治医师,当时北医三院的非典病房由三位领导管理,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任孙永昌、老年内科的主任张福春以及麻醉科副主任王军。在非典时期,他们手把手教导葛庆岗等人如何搭建团队、如何分工管理、如何进行合作、如何制定预案、如何制订规章制度、如何梳理流程等。这让葛庆岗积累了抗疫管理工作的经验与见识。在武汉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的战役中,葛庆岗已经成长为了带领一支队伍的领导者,他在抗击“非典”时期积累下的丰富经验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他逐一熟悉每位队员,了解他们的特点。队员的物资准备情况,包括仪器设备、生活物资、药品、防护物资,都一个一个去检查。面对传染性极强的新型病毒,葛庆岗深知保护队内医护人员的健康极其重要。武汉一线的工作条件还不清楚,例如防护隔离的条件如何?物资是否充足?葛庆岗带领的队员中,30 岁以下的医护者占到了80%,年轻的医生临床经验还不是十分充足,他们心理和身体能否经受住这场生死考验?在身心的巨大压力下,他们业务水平能不能正常发挥?等等。作为队长要担心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葛庆岗每时每刻都不能掉以轻心。2020年1月26日,国家援鄂医疗队的成员们,乘坐CA043 次航班从首都国际机场顺利抵达了武汉。刚到武汉时,葛庆岗带领的医疗队按要求进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病房。国家交给援鄂医疗队的任务是救治危重症患者,但是当时,医院没有足够的危重病房,需要把普通病房改成危重症传染病病房。于是,葛庆岗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6 家医院的国家医疗队负责人一起,参与到危重症传染病病房的改建工作中。从病房改造开始筹建,直至1月29日凌晨3 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医疗队的第一组队员进入病房,葛庆岗为了让队伍尽快投入有序的工作当中,已连续36 小时没有休息。2月1日,经过5 天摸索,葛庆岗带领队员将自制病例模板、病程模板、交班模板、临床路径、护理模板等隔离病房运行管理机制,提请国家医疗队讨论后,加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医院信息系统中,并在整个院区推广应用,有效保证了病房平稳有序运行。此外,葛庆岗还协助制订的《工作手册》,内容涵盖了病房制度、诊疗常规、操作规范、管理流程等,为新病区规范的同质化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厚道精神 历久弥新在重症病房紧张的气氛中,不乏些许医患之间暖心的小事。葛庆岗在查房时,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出汗,护目镜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气。一位患者看到后,下意识抬起手想替他擦拭,但是手抬到半空中急忙收了回去,葛庆岗意识到这位患者是怕感染自己,于是他马上就握紧了患者的手,二人相视而笑。经过3个月夜以继日地工作,葛庆岗带领的医疗队顺利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并和出发前所承诺的一样,把队员们安全地带回了家。此次在武汉一线抗击疫情的经历,葛庆岗有了比2003年“非典”时期更加深刻的感悟。回到北京的他,依旧保存着去往武汉航班的登机牌,他曾开玩笑说,“去的时候的登机牌最珍贵,代表了出发时的慷慨悲怆,这张登机牌也许是有去无回的。”葛庆岗同其他所有逆行而上、支援武汉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一样,深知病毒的传染性与危险性,深知抗疫一线的工作难度与危险,但在国家的危难时期,面对重症垂危者对生命渴望的目光,治病救人的责任与担当,远远超过了对于自己生命安危的考虑。从医多年,葛庆岗愈加坚定自己作为医生的责任与使命,在他身上也感受到作为农工党党员的力量。医学传承历久弥新,厚道精神不负使命。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温情满满的人文关怀,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农工党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学人。

文章来源:中华危重症医学 网址: http://zhwzzyx.400nongye.com/lunwen/itemid-15094.shtml


上一篇: 危重心脏病患者术后应用IABP的临床监测及护理
下一篇: 中医学论文_乳腺癌痰瘀互结的病理、病机及治疗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